重磅发布!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
1月14日,由思盟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发起,商道咨询与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主办的“2025CSO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”在深圳成功举行。商道咨询首席执行官、管理合伙人王昕在论坛上首发《2025年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》研究报告。
自2013年起,商道咨询每年初发布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趋势》报告,2024年升级为《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》。报告聚焦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,关注国内外最新政策进展、议题研究和商业实践,识别出年度最重要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趋势,探讨风险与机遇,提供行动建议。以下为2025年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的具体内容:

1.行稳致远:
绿色转型助推全球可持续发展
全球政治经济局势愈发错综复杂,多重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:欧洲方面,虽然欧盟立法先行,但随着内部分歧加剧,政策重心从“推进绿色议程”逐步转向“提升竞争力”;美国方面,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气候披露新规在艰难出台后被束之高阁,特朗普也即将重返白宫,“退群”之声呼之欲出。种种变局下,本已延期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更是雪上加霜。
2.务实深化:
净零成为企业气候行动新范式
2024年,气候灾害愈演愈烈,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仍在扩大,极端高温、沙漠洪水、超级飓风成为新闻热点,1.5°C目标危在旦夕。与此同时,质疑之声为气候行动投下重重阴影:《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》第29次缔约方大会(COP29)艰难达成气候资金目标,但与预期存有巨大落差;碳抵消再起争议,全球自愿碳市场陷入信任危机。但是,阴霾之下,也有阳光洒落:阿联酋、巴西、英国等国纷纷更新国家自主贡献,唤起新一轮气候雄心;而筹措已久的气候损失与损害基金,也将于2025年启动运行。
3.协同提升:
自然议题加速推进,释放多重效益
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协同治理正在形成广泛共识。2024年,自然风险在金融领域进一步引发关注,金融稳定理事会(FSB)发布自然相关金融风险监管报告;自然信披标准持续完善,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(TNFD)发布新的行业指南,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(ISSB)深化生物多样性、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服务专题研究。自然相关方案成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突破口,结合自然的碳移除方案进入商业实践,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运行,释放多重价值。
4.创新驱动:
数字技术携手人工智能,赋能产业升级
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被首次提出以来,经历一年多的发展,已频繁出现在各级政策文件中,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。数字经济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。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(2024年)》显示,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.9万亿元,占GDP比重达到42.8%。人工智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,AI企业大量涌现,推动技术落地,赋能行业发展。
5.全力出海:
ESG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通用语言
2024年,出海成为中国企业大势所趋,出海主体与业务模式也持续丰富。新能源和高端制造产品远销欧美市场,跨境电商和文娱产业在东盟崭露头角,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深入非洲、中东与中亚。全球绿色转型的趋势为中企出海创造了新的机遇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政策加持与保驾护航下,中企出海模式全面升级,从产品、技术到品牌、供应链,再到基建和海外投融资,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推动全球化的拥护者角色。
6.织网强链:
增强供应链韧性,直面合规挑战
近年来,全球供业链在地缘冲突、意识形态等非市场力量的深刻影响下,不断经历重构。一方面,脱钩断链,将供应链武器化的趋势显出端倪;另一方面,供应链合规挑战也持续加剧。尽管过程曲折,但是高标准、严要求的合规措施正在逐步生效:欧盟《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》(CSDDD)已于2024年7月生效;欧盟零毁林法案(EUDR)由2024年底推迟至2025年底实施;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也将于2026年起正式实施。
7.新规落地:
ESG信披强化双重重要性评估
2024年是ESG理念提出二十周年,也是国内可持续披露标准化建设取得巨大进展的一年。4月,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(试行)》,香港交易所发布气候披露新规;12月,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《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——基本准则(试行)》,中国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S1号——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(HKFRS S1)》和《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S2号—— 气候相关披露(HKFRS S2)》。可以预见,信披监管政策的强力推动,将极大提升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数量和质量,以披露促管理,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8.严格要求:
提升透明度,防范漂绿风险
2024年,国内外针对漂绿的监管愈发趋严。放眼海外,欧洲议会通过《绿色声明指令》,加大对漂绿行为的惩罚力度;美国反ESG风潮愈演愈烈,企业趋向缄默保守,于可持续发展无益。国内方面,2月发布的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》针对重点排放单位在配额交易中的漂绿问题明确了惩罚措施;随后,中国证监会、中国人民银行、生态环境部、金融监管总局等单位也都在不同场合,强调需要提升信息披露以及碳核算水平,防范“洗绿”“漂绿”“假转型”等不良做法。
9.城乡融合:
推进县域经济发展,支持乡村振兴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“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”。县域是城镇化的关键,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口。《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》提出,未来五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至接近70%。县域经济增长潜力也在进一步释放,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,促进城乡融合发展”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。可以预见,政策、资金、劳动力的进一步投入,将促进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。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ESG的重要组成部分,建议企业通过培育乡村新产业和新业态,深耕细作,务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,支持乡村振兴,助力城乡共同繁荣。
10.向新向心:
“两新”为可持续消费注入活力
2024年3月,国务院发布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,全面部署“两新”工作;7月,中央财政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,为“两新”提供真金白银支持;10月,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,为“两新”中的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布下重要一棋。“两新”政策的颁布不仅畅通了资源循环利用链条,也助推了可持续消费走入千家万户。
《2024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》显示,我国可持续消费人群比例逐年上升,超过87%的受访者已参与过低碳消费,70%以上会在购买后分享使用体验。体验经济的兴起拓展了可持续消费的想象边界,加速推动了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普及。展望2025年,随着消费信心的提振,可持续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。建议企业关注资源循环利用,围绕可持续生活方式,持续丰富产品选择和服务体验,满足民众对可持续消费的美好追求。

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,洞察和预测未来趋势无疑更具挑战。在此,衷心感谢郭毅、梁晓晖、祁恬田、常琳、林宏浩、周依奇、李丽、吕秀娟、吕建中、陈晓婷、段志蓉、曹瑄玮、张静、钱小军、李蜚、乔璐等专家(专家排名不分先后)以及行业伙伴们的支持,为《2025年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》提供宝贵建议。正如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,站在中国ESG新元年的起点,让我们共同携手,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。

联系我们

内容反馈:商道研究院
research@syntao.com
供稿:石琳
编辑:张瑞环
审核:徐佶
